黄桃书屋 - 言情小说 - 母仪天下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3

分卷阅读43

    一些也是在所难免,不过儿子之前读史书,虽说唐宋的时候,也有丞相一职,但是那时候三省和政事堂之中,行使丞相之职的也是不少,自然会互相掣肘,不会行事一致!”



    朱元璋以前也没做过皇帝,最重要的是,他起家实在是比较快,手底下资历能力堪当大任的文臣是真的不多,所以,暂时能够担当丞相职位的,还真的只有李善长,至于什么胡惟庸,现在还没来得及出头呢!所以,李善长能够有如今这个地位,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比他功劳高的都是武将,文臣里头功劳都比他差得远!



    朱元璋如今也有点头疼,淮西勋贵如今势大,就算是提拔新人,也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,朱元璋又信不过那些文人,所以,刚刚开国,朱元璋居然就面临人才断层的尴尬了。



    对此,舒云也没什么办法,她也不知道有什么人才好不好,胡乱出主意可就不行了!但是朱元璋很快就发了狠,我没法弄一堆丞相出来,我就不能用别的办法吗?



    朱元璋绝对是个狠人,很快,朝堂上又开始改组了。



    质量不足,就用数量来补,原本朱元璋比较忌惮让武将插手朝政,但是如今,他干脆给一帮子开国功臣都安排了差不多的职位,连同他们的亲戚也提拔了起来,当然,大多数也就是普通的官职。



    但是,就算是普通的官职,也得看是什么人来做!要是那等无根无底的,做这些官职,自然也只有给上头做应声虫的份,可现在呢,做这些的都是些什么人呢,都能跟那些什么国公啊,侯爷,伯爷什么的扯上关系,不是亲近的族亲,就是儿女亲家。



    这么多官员,别说不都是淮西勋贵了,就算都是,大家也不能说都是一个立场的。不说徐达这样的人精,像是汤和,这位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,朱元璋还是个十夫长的时候,这位就已经是千夫长了,但是还是将自个当做是小弟,跟着朱元璋混。这位呢,屁股一向坐得非常稳当,朱元璋想做什么,他就坚定不移地跟着,他跟其他人私交不错,其他人求上门来,他也不介意帮忙,但是,如果朱元璋有什么命令下来,他连自个儿子都照样翻脸不误。



    同一个派系的都各怀心思,何况,大家还各有立场,所以,朝堂上官员多了之后,李善长就算是想要因势利导,cao控朝政也不可能了!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大为缩水不说,人事权也差不多丢掉了。官场上头,很多官职,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以前的时候,坑空在那里,李善长自然可以拿来许愿,收买人心。结果朱元璋釜底抽薪,直接将他能够做主的那些萝卜坑给填上了,其他的与他平齐,或者说只比他位置稍微低一点的位置上,也都有了人。那些固然不一定会盯着丞相这个位置,但是,他们往那里一坐,对于李善长来说,就是个威慑。



    李善长见到如今这副境况,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,他要是这会儿还想要扑腾,那就真的是考验朱元璋是不是顾念当年的情谊了!



    接着呢,就是开科举。虽说朱元璋对于儒家兴趣不大,但是不得不说,想要挑出一批官员出来,还是科举要比较快一点。



    科举这玩意,真正变得规范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,像是宋朝的时候,科举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,皇帝想得起来的时候,就开一科,想不起来的时候,大家就得等着。至于到了元朝的时候,就更别提了,科举一直是断断续续的,大多数时候压根没这回事。元廷对于汉人中的儒生也没什么兴趣,甚至直接将儒生打入了下九流里头,这也就是后来所谓臭老九的由来。像是刘基那样的,科举名次不坏,名声也不错,又颇有实干的,放到宋朝,只要不站错队,很快就能进入中枢了,结果在元朝的时候,折腾几次,都还是不入流的小官。



    朱元璋呢,对于科举,还是比较重视的,他很快规范了科举的制度,从童生试开始,一直到殿试,每一次考试是什么时间,频次如何,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,然后又延续了宋朝的科举制度,以防科举舞弊。另外就是,在殿试之后,加入了一个环节,那就是实习培训。



    说白了,会读书的人未必会做事,别看科举都会考策论,一个个策论写得花团锦簇,实际上呢,大多数人说的都是些空话套话,真要是落实到行动上,一个个都得抓瞎,很多进士没个靠谱的幕僚,甚至连官都不会做。



    所以,入职培训和先期实习是不能省的,然后呢,根据实际情况,再进行职位分配,做事能力强的,就算是考试名次差一点,也能分到一个相对不错的职位,要是那种只会死读书,烂泥糊不上墙的那种,也就只能慢慢候补学习了!



    朱元璋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,舒云跟着出了不少主意,像是这种培训实习的事情,就是舒云提议的。另外舒云就是提出,不要将官和吏明确区分开来。目前来说,大明几层的小吏,从里长,保长到衙门里头的衙差,大多数都是退伍的军士,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知识的,这些军士自然是不能胜任的,这等刀笔吏,原本都是世袭的,这也是所谓铁打的衙门,流水的县令。以前的时候,各层小吏一般都是代代承袭,官员想要做什么事情,都得通过这些小吏,甚至是县尉,主簿这个层次的小官,都是当地的大族出身,他们若是有心,轻轻松松就能将顶头上司给架空了。当然,一般情况下,大家都不会这么做,这是犯忌讳的事情。



    而舒云觉得,基层的小吏的确还是可以从退伍军士里头挑,但是,除此之外,也要给这些小吏一个晋升的渠道。也就是说,这些小吏若是有足够的才干,也可以晋升为官,这对于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,也是一个警醒,别以为皇帝只有你们可以用,能用的人多着呢!



    朱元璋自然不会迷信只有科举才能出人才,人才这种东西,其实都是磨练出来的,自古以来,那些什么大儒文豪,真让他们去做事,又有几个做得来呢?所以,他用人只看能不能干,够不够忠心,至于是什么来路,从什么途径晋身,他压根不用去管。



    朱元璋能顺利将这些政策推行开来主要还是因为天下初定,何况在这之前,许多事情本来也没什么成规,那些官员想要反对,总不能拿前朝的例子来打比方,何况,前朝又有多少值得学习的呢?



    朱元璋刻薄的时候,那是真的能气得人吐血,有人在那里说什么两宋的时候与士大夫共天下什么的,结果朱元璋接口来了一句,两宋那般对士大夫,结果到头来,也就养了个文天祥出来,至于陆秀夫那种,愿意带着少主殉国的,已经算是不错的了,大多数受了大宋朝廷的恩惠,回头不照样给辽国,给西夏,给金人,给蒙古人效力吗?



    朱元璋这话一说,其他人